导航 : 首页 甘肃省 定西 岷县民俗文化 二郎山花儿会

二郎山花儿会介绍

二郎山花儿会 “花儿”是流传在我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0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花儿”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它是当地民众的口头音乐表达,在民间传承演唱了500多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影响的“花儿会”有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和二郎山花儿会。岷县花儿被联合国社教文卫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明代高洪的《古鄯行吟》中写到:“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耕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可见二郎山花儿会至少在明代就已成型。 二郎山花儿会集湫神祭祀、花儿演唱、物资交流于一体,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形成了多层面的民俗事象,具体来说具有如下特征:花儿演唱以岷县方言为主,运用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每年“五月十七”参加花儿盛会的群众有10万人之多;湫神崇拜的原始性;求神娱神的世俗性;花儿演唱的音乐性;花儿歌词的文学性;花儿的原生态性;花儿的教化作用。 二郎山花儿会期间所唱“洮岷花儿”有两种曲调,流布面积最大者(以县城二郎山花儿会为中心)是“阿欧怜儿”,也叫南路派花儿。这种花儿的曲调,结构简练朴实,节奏自由舒展,以上下两乐句成段,属六声商调式。演唱时多用假噪子,男女同腔同调,起腔突发,高亢粗犷,悠扬婉转,回环往复。而流布在县城以北的西江、小寨、中寨、堡子、维新5个乡(镇)和城西北的西寨、岷山等乡(镇)的部分地区的花儿叫“两怜儿”,因这种曲调拖腔、起腔多用“啊”字,命其名曰:“啊花儿”,又叫北路派花儿。其曲调结构严谨,节奏也较规整。 由于岷县素有陇上“旱码头”的美誉,岷县的商流特别活跃。从每年的五月十二开始,持续将近10多天的物资交流,成为花儿会的又一特色。麦索儿

岷县民俗文化周边特产

岷县社火
岷县社火

《岷州志·风俗·岁时》中说“立春前一日,里民具春幡,扮故事曰社火,并赴公堂演春,乃迎春于东郊,岁于是乎告始。”又说:“上元日社火如前,至晚,山村水墅,灯光烂然,与雪岭晴川,上下相映,游人杂沓,达旦不... [全部]

岷州元宵灯节
岷州元宵灯节

元宵节,古时也叫“上元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盛大节日。我国古人曾用正月十五的夜月、风云来占测雨水,预卜庄稼的丰歉,占测的同时对主管雨水的神祗要进行祭祀。点灯燃薪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仪式。人们还把这几天... [全部]

洮绣
洮绣

洮河两岸妇女的刺绣,统称“洮绣”。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长短针、空心针... [全部]

铜铝铸造
铜铝铸造

铜铝铸造技艺是流传于甘肃省岷县清水乡清水村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982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该技艺主要以翻沙铸造工艺制作铜铝带锅、铜火盆、铜香炉、铜钟、铜柱基等日常... [全部]

洮河奇石
洮河奇石

洮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年平均流沙量2920万吨,常年含沙中“异重沙”,经过千百年的击磨,有的变成了具有粘性的细砂。在细砂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构成各种图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