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河南 洛阳 新安县 北冶镇 甘泉村

甘泉村介绍

一、现状 甘泉村位于北冶乡西南3公里,距南石路线北冶段1公里处,东西长1.5公里,南北相距1.2公里,东临北冶乡张官岭村,南与石寺镇山岔村接壤,西邻石寺镇西沟村,北与北冶乡岭后村相接。地处丘陵,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年干旱少雨,土质为沙土。 甘泉村据说得名于村中的一个泉眼,因其水比周围其他地区的水甜,所以命名为“甘泉”。本村共计1706人,435户,分为9个生产小组,依次为一组、二组、……。大小姓共40多个,人口较多的姓有蒋、邱、武、王、李、赵、韩等。分新村和老村两部分,老村主要占据两山之间的山沟,新村位于山腰及山顶,分布相对集中,略显凌乱。 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村民中,50岁以上人口约占40%,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现多赋闲在家,靠做些零碎的杂活维持生计;20—50岁人口约占30%,主要是外出打工,因缺乏技术,所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不高,工资待遇不算好,劳动力利用率在95%以上;20岁以下约占30%,学生的入学率较高。甘泉村的学校是逐步建成的,据老人说,学校曾经是在寺院里,后来讲过几次改建,才成了现在的样子。村中现有小学一所,集中了甘泉及其周边的张官岭、岭后等一些村子的一些学生,一至六年级在校生计280多人,是北冶乡现在的小学中人数较多的学校之一,这为甘泉村以后的发展储蓄着力量。另有村卫生室一所。村民健康状况良好,相对而言,老年人得病的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所得疾病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现在的老年人也比较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经常运动,时常去村卫生室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检查。目前,村中的养殖户有10余户,但规模不大。 交通相对便利,是北冶乡境内八个位于新峪路沿线的村庄之一,也是经石寺到达北冶所要经过的第一个属于北冶乡的行政村。村村通工程使村里主干道都已经铺上了水泥路,但是通往各个生产小组的路面还没有铺设好,不过这一问题正在解决中,相信不久村民们就能走上满意的路。 二、甘泉村的历史 最早落户到甘泉村的是一户姓丁的人家。甘泉村的土质多为渣子土,适宜烧瓷。丁家把瓷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围绕着瓷业与丁家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丁家沟。所烧的瓷器主要是粗瓷,包括瓷碗、磁盆、瓷罐乃至后来的砖等生活用品。这里也逐渐培养并聚集了一批拥有瓷器技术的人。早期瓷业的发展很好,销路较广,不仅满足了附近居民的需求,有的还远销到了商丘、安徽等地。大量到甘泉来购买瓷器的人不仅拓宽了甘泉村的经济来源,还给甘泉村带来了各地的特产,甘泉成了一个交易市场。因此,甘泉所在的岭被称为“碗窑岭”,甘泉也获得了“小洛阳”的美称。 1958年以前,甘泉村工业活动主要以烧瓷业为主,并且繁荣昌盛,名噪一时。1958年时,经济尤其活跃,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大炼钢铁”活动,甘泉的瓷业经济尤其是制碗业搞得轰轰烈烈,村里有人评价当时的经济状况“人均收入不低于现在”,瓷业的繁荣可见一斑。三年自然灾害过后,1962年经济开始恢复,瓷业的发展一直持续到1993年左右。近二三十年以来,甘泉的瓷业发展遇到了障碍,逐渐衰落。 首先,用传统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瓷器科技含量低,工艺水平相对落后,重要的产品名之一——砖虽然耐热性好,但抗重压的性能较差,面对其他同等用途的新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其次,烧瓷业所用材料——煤炭价格上涨,导致了瓷业发展受阻;另外烧瓷的工人常常需要超负荷的劳动,瓷窑中的空气不好,许多人都因此得病甚至死亡。瓷业发展前景惨淡,随时可能出现的疾病令许多年轻人对瓷业望而却步,烧瓷技术逐渐被忘却。据统计现,在50岁以下的村民中会烧砖的人也已经寥寥无几,更不用说烧出碗、罐、缸、盆等祖上曾获巨大成功的“宝贝”了。现在走进村中,已经不见了以前的烧瓷窑的人,更见不到了当年因瓷窑业而带来的辉煌场面,只能看到不少的瓷窑静静而又寂寞的立在村中。谁又来拯救这些甘泉历史中的“功臣”?又该怎样拯救,着实需要思考去探索。 90年代以后,与瓷业的衰败形成对比的是煤矿的兴办,村里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煤矿,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够得以保持。但由于煤矿开采年限较长,许多煤矿的可采煤储量日益减少,加上近年来国家对中小煤矿的关闭,甘泉的煤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许多以煤矿收入来维持自己生计、过了大半辈子的人不得不面临着重新寻找工作的难题,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建国以前,甘泉村曾被称为“甘泉村公所”。据说,当时新安县被称为“第一区”,甘泉被称为“第二区”。旧址在现在村文化广场背后的岭上,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只能看到当年挂着“村公所”石碑遗留下来的痕迹。 甘泉村的农业发展不明显,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辅之以红薯、花生等。1958年农业大丰收;1960——1963年农业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之后,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吃饭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历史上,甘泉的农业曾闪现过一次生机——种花生,当时收成不错,只是由于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吃饭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对种花生这件事热情不高,以致没有坚持下去。 历史上甘泉村曾经有三个庙会,称为上庙、下庙、牛王庙。上庙旧址在现在甘泉小学所在地,主要供奉给甘泉村带来财富的“窑神”,每年二月十五、四月十五举行庙会,以求窑神赐福于村民。下庙在甘泉村老村,主要是供奉土神等农业神,每年三月十二、四月十八举行庙会,这是三个庙会中目前唯一得以保存的庙会,不过每年的庙会也只剩三月十二这一次。另一个是“牛王庙”。由于以前人们的经济来源之一除了烧瓷之外,就是种地。牛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人们也常常怀着敬畏的心情来朝拜“牛王”。 三、甘泉村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措施 因煤矿开采,部分地面塌陷,村民住房出现塌陷、裂缝,影响到村民的生活,受害较严重的是二、九组,解决村民住房地基问题迫在眉睫。不过,现在村委会正在着手分批解决这些问题,截至目前今年已经解决10户居民的宅基地问题,但剩下的居民仍需尽快安置解决。 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外出务工为主。村民无稳定的收入来源,外出务工者技术含量低,待遇较差,可以考虑组织村民进行适当的技术培训。村中正在引导养殖业的发展,以求带动经济的发展。还有4个地名与甘泉村同名:山西运城稷山县稷峰镇甘泉村四川成都青白江区祥福镇甘泉村贵州铜仁市松桃县大坪场镇甘泉村四川成都崇州市白头镇甘泉村

甘泉村特产列表